2威客电竞-18 谈谈培训班
发布时间:2024-02-12 01:50:59

  前一段出去玩,没时间和动力更新。上班、写程序、做项目需要纪律,而写东西需要灵感和刺激,所以我也不强迫自己,不想写时就放着。

  之所以写这篇,是因为很多人问过;但主要原因是,前几天知道BitTiger倒闭了。BitTiger国内名气可能很小,但是在北美是颇为有名气的。它的倒闭也让我吃了一惊,于是谈谈我对培训班的看法。

  一个兴盛的行业必然伴随着培训。总体来说,如何看待培训班我认为应该客观,不要带有偏见,但也不要过于依赖和寄托希望。年景好时,培训班可能产生大量奇迹;年景不好时,则更看个人的造化了。说到底,社会的复杂在于,一个人参加培训班拿到offer,可能决定于以下几个因素:

  不好意思,我了解并不多。前一段看新闻,一亩三分地怒怼BitTiger,说盗用面经和内推等。我觉得虽然不是好信号,但并不一定就否定了这个培训班(尽管已经倒闭了)。其倒闭可能更多的是因为经营模式和资金问题以及管理等,这是我所不懂的,不敢妄加议论。

  我举它的例子,只是说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培训:培训能否对“我”有作用、有多大的作用。

  我一直认为所有的培训都有一个共同的逻辑问题:老师困境(名字是我取的)。一个股神教炒股票,他是否真懂炒股、能力非凡呢?按极端的逻辑,这是不成立的,因为他如果真是股神,那么为什么来教课呢?直接去炒股不是赚钱更多么?如果没钱就去借呗,假设他真的是股神。

  如果按这种逻辑严格推下去,会得出一个非常得罪很多人的结论:老师的技能一般都是比较中庸甚至平庸的了培训班,精尖的人都被配置到了更好的职位上。比如一个教刷题的老师如果自己真懂,为什么不去进Google享福而要辛苦地教课呢?

  当然,这只是极端状况,更多的是一种逻辑,而非现实。现实状况我抽象为:假设人的技能有S、A、B、C、D五个级别,S最好D最差,那么技能为A的老师最适合教B、C级别的人,但最多也只能把学生的技能提升到A(不会超过自身的技能等级)。如果学生的技能已经是A,则上课意义不大。

  小时候看闲书,说太平洋战争中,美日早期都积累了一大批精英飞行员,是血战后残存下来的。日方的做法是因为这些人技术精湛,更多地去参加战斗(以达到更高的交换比);美方的做法是送这些人回国当老师,去培养新一批的飞行员。

  最后按鸡汤的讲法:日方的精英飞行员在严酷的不断的实战中损失殆尽,飞行员断档,后期补充的质量很差,而美方整体实力颇强。现实也许是:日方的资源有限,不得不这么做;美方的工业力量并不在乎一点点的资源(飞机和人力)损失培训班

  类比到培训班上,如果有资源、不在乎这点小钱,自然可以放心去尝试;对于那些资金困难的人,则更多地靠最大化自身的学习能力吧,至少参加培训班前要慎重考察、有备而来、不要浪费机会。

  Service一词被搞IT的或是创业的给玩坏了,但这里真的很合适。我前一段看了一点培训班的介绍教程,心想这不是系统设计最简单的原理么?怎么这个都要讲?

  这也是很多人对培训班的偏见:就是复制资料照本宣科骗钱的。类似说法是:这种信息网上一大把。

  后来我意识到,我的想法不对、至少有偏颇:因为我毕竟看过很多系统设计的资料、经历过面试实战,而且知道大公司内部的架构、拥有实际工作经验,所以在我看来很简单几乎是自然而然的东西,毕业生如果不知道是非常正常的。要知道,隔行如隔山,威客电竞可能几十年写App的老程序员也不知道分布式系统如何搭建,这并没有什么稀奇的。

  我是始终反对“连XX都不知道,敢号称XX”这种抬杠和鄙视链心态的。当然,有些真是孤陋寡闻,比如前一段知乎热的一个问题什么阿里大牛面“不知名小公司“Hulu挂了,我看到Hulu被称为“不知名小公司”气笑了,嗯,你这样去面一个叫字母表的不知名的更小更破的公司估计也得挂,对,就是一骗钱网站,连Url有些地方都打不开。

  回到培训班的资料问题,这些资料在有相关经验的人看来,并没有多大用;但是在缺乏相关知识或是经验的学生或是码工来看,是有意义的。诚然,这些资料大多数也通过互联网能够直接或是间接获得,但是需要时间收集,更糟糕的是,越缺乏知识背景的人,越不会收集,越缺乏从网上提取信息的能力。(这里一个经典问题我的回答就是:网络是否使得教育贬值?并不是,过多的信息开始让噪声变高,很多人失去判断能力并且扰)

  所以培训班卖的,就是这个“收集”和“整理”的服务(Service)。它们并不是“拥有”(Own)或是“创新”了这些知识,而是把它们收集、加工、更一目了然一些。

  至于你觉得值不值得,就个人有个人的想法了。这就类似于:以前我觉得超市里卖2美元一大袋冰很傻不应该有人去买,因为每家都有冰箱,自己都可以免费冻冰块,后来我上班、忙了,懂了,自己打脸买了很多这样的冰块,因为我的时间更值钱了,不会浪费在自己制冰上。

  判断培训班的价值,也类似,无非是这个服务是否对“你”值得。无非是:你自己愿意自学并且收集资料,还是愿意让人教你并且给你收集好的资料。

  除了老师困境以外,还有学员困境。所谓学员困境就是:一个培训班是否有用,只有懂行、有相关经验的人,才能快速做出正确的判断。比如一个刷过很多题的人,很容易断定一个刷题班老师水平如何课程是否意义很大,一个懂系统设计、有很多面试经验的人,很容易判断系统设计课程深浅、面试的契合度。可能只需要听一次课就足够。

  但是,困境在于,这些人,绝大多数都已经有好工作、不需要再上课了啊!只有没入行、正在入行的初学者,才需要上课,自然也缺乏相应的判断力。这是没办法的事情。

  所以,我觉得培训班的口碑就非常重要。广告并不说明什么问题,过多的广告恰恰可能是负信号,说明其经营模式更注重推广;而IT培训,是需要深度、静下心来研究大公司、面试、认认真真做资料做事情做培训的。

  这些,更多地问身边的人比如师兄师姐好朋友、参加过培训班并且拿到offer的人吧。网上信息有用的不多,不少软广告和论坛censor后的文章。所以,与其说“请告诉我哪个培训班好”,不如去学习“如何判断一个培训班”,对吧。

  我个人认为,培训班更多地只是个Buff,而非真正提高自身的能力。Buff是个游戏中的常用词,不熟者请自行研究。可以说,Buff的最大特点是一般对能力的成百分比提高——一个人的基础能力和基础素质越高,Buff的作用越大效果越明显,反之亦然。

  所以,绝大多数的dirty work都是要自己做的。很多人在教育中最大的误区就是,把一个技能或是行业想象得很神奇或是很未知,因此把希望寄托在培训班上,以为参加了培训班就能脱胎换骨,这是最大的误解。

  其实最有效的反而是两者互相促进:自身努力,甚至不惜走一些弯路——同时利用培训班帮自己梳理脉络、建立体系、巩固已经获得的知识。

  仅仅听课、觉得“懂了“是没有太多意义的。因为,计算机是实际操作的学科,不做,“懂”是没用的。看似很简单的面试题,写起来各种坑,这里面需要很多背后的训练和反复的。

  我的一个朋友,的确拿到了满意的offer,通过参加培训班。但就我观察,他持续不断坚持不懈的刷题也是关键。哪个因素更重要一些就无法定量地判断了。

  但是,想通过培训班规避努力和苦功的,我觉得大多数是无效的。培训班只是个buff,更多的还是靠个人的基础素质。当然,这只是我个人推崇的战法,忠厚有余,灵活不足。实际上,某些族裔比如印度人等,起点十分之低、技术非常一般,但赶上好机会靠着人脉和情商等,也能混得相当好,骑在技术人员头上,非常常见。

  计算机行业有没有捷径?当然是有的。比如,国内外都有很多人简历造假。我不评价这些作为,我只能说我做不到,或者说,我没有选择那条路,更确切地说我更觉得我自己的选择稳妥。我自己只会较为愚笨的努力,其实效率不高,但颇为适合我的资质。就这一系列的主题而言,我这种愚笨虽然要多走很多路,却是很容易复制的。

  我在以前的文章里写过,这里再呱噪一次:主动性(Initiative,名词)也是游戏中常用的概念,严格定义是:单位时间内,主动性越高的人,行动次数越多。

  主动性高的人适合自学,因为他们在单位时间内能做出更多的动作、更多的调整,当然,其实主动性高的人是全方位占优势的。

  这里想说的是,培训班有时候稍微能提高一下主动性。比如初学者,由于知识体系孱弱,对计算机体系是很有畏惧感的,这种心态下主动性进一步降低:“今天不太舒服、听不懂”、“明天再看书吧”、“离毕业还早”。培训班不会直接提高主动性,但倒是有种“强迫人上课因为交钱了”的感觉,其实结果是稍微提高了主动性。

  仅仅如此吗?不是,不止。有些培训班还能认识一些志同道合者,形成小圈子。人一旦有peer的压力和对比,看到别人在学习进步,自己可能也就跟着成长了。是打LOL呢还是上课听讲下课刷题呢?有时候培训班算是一种助力了。

  人是很复杂的。决定主动性的一般都是一个人的基础能力、思维方式甚至体力,成年后不会有太大变化;所以主动性稍微的提高也是很有意义的。这算是培训班的好的副产品。

  学习能力是另一个话题,很大,不展开。大概意思就是:有人善于进入一个新领域,很快就能如鱼得水,甚至是在刚进入这个领域的阶段学习效率非常高妙(博而不精);有人则相反,很难入门,但入门后较容易精深。

  资质的话题是永恒的,没什么可争论的。但我想说的是如果知道自己是很难入门的被动学习者,则不妨参考下培训班的知识体系,度过前期的困难期。

  有人说看书不是一样么?对啊。书籍的问题在于,往往过于精深而失于大略,初学者一头栽进细节,反而不知道整体;培训班一般相反,更多的是执着于速成,只讲究大概,不求甚解。举例而言,如果看算法书,会读很久好多章节都没有学到HashTable;而培训或是工作中,其实Array和HashTable可以说是两件神器、最重要的两个数据结构。

  实践包括两者:实战面试和实际工作。往往只有面试了,被按在地下各种摩擦,才会痛下苦功刷题读书查资料;实际工作中学习到的知识,是不容易表达但是非常扎实的。培训班,只是某个阶段的一种过渡,而计算机的学习,可以说是终身的(假设一直走技术路线)。

  我在本文没有提到任何培训班的名字,我也不会去推荐任何培训班。因为一切都是动态的,有的培训班崛起,有的消亡(比如BitTiger),有的没落有的成长,情况都是很复杂的。有的可能口碑和广告很好,但实际效果一般般;有的可能看似一般,反而非常适合某些人群等。

  个人感觉,每个初学者还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面对培训班:两个极端——骗钱的或是救世主,都是不可取的。理性威客电竞、分析、多渠道信息是正确的态度。你要问自己的是:我是什么状态?我想从这个培训班学到什么?他们的水平如何?是否适合我?花这些钱是否值得?

  当然,我个人也希望华人出一些技术、管理都厉害的培训班,而不是靠低价、抄袭恶性竞争。毕竟印度人在硅谷的繁荣,和其有完整的IT产业链——从培训、外包到猎头、高层,一条,嗯,龙,是分不开的。

  当然,最后讲个轻松一点的。有的女孩子上培训班并不是为了学习,而是为了找到未来的Google员工作为伴侣。很有趣,但是并不违反我说的主题“关键是,你想从培训班获得什么”。